天津北方网讯:从近期召开的第九届中国肿瘤介入与微创治疗大会(CCIO 2018)暨18届中国肿瘤介入大会、第19届国际冷冻治疗大会上获悉,微创介入技术在消灭肿瘤的同时,可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的器官组织正常功能,已成为继外科学和内科学之后的第三大治疗手段。
据大会主席、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、天津市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郭志教授介绍,介入治疗是以超声、核磁等影像诊断为基础,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,经由血管、皮肤或生理管道(如直肠、胃腔)作几毫米的微小通道,对疾病作出独立的诊断和治疗。介入治疗可以在最大限度保护器官组织正常功能情况下消灭肿瘤,更适合因高龄、身体条件弱等原因失去最佳手术机会的患者。
“长期以来,恶性肿瘤治疗主要采取以手术、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,在治疗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定损伤。现在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,基于对患者最大限度保护和尊重,介入微创治疗将在未来逐渐承担起重要角色。”郭志说。针对不能手术治疗的患者,介入技术一是可以将高浓度的抗癌药物通过微小通道,直接作用于病灶“杀死”肿瘤;二是可将不同的药物经血管或经皮肤直接穿刺注射入肿瘤病灶内,使其失去供给养分的来源,从而“饿死”肿瘤;三是可通过氩氦冷冻技术,用零下140摄氏度的低温氩气“冻死”肿瘤。通常介入治疗创口仅为2毫米左右,具有创伤小、并发症少、术后恢复快等特点,80%的肿瘤患者可以接受治疗,为不能手术切除的部分实体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,也为害怕“一刀切”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选择。与介入治疗技术近年来获得迅速发展相呼应,患者和家属的接受程度也大大提高,越来越多的患者更愿意接受这项治疗技术。去年,有5000余人次肿瘤患者在我市肿瘤医院介入治疗肿瘤科接受治疗,其中老年患者约占70%,与15年前相比增长10余倍。
|